澳洲5开奖

聚焦 我国新能源发展十年回望和战略展望
栏目:行业资讯 发布时间:2024-02-28
 党的二十大提出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这是在十年来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绩后,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提出的能源发展新方略。能源的绿色低碳转型已经成为当前全球新一轮产业和科技革命最主要的驱动力之一,我国在推进能源革命领域迈出的每一步聚焦 我国新能源

  党的二十大提出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这是在十年来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绩后,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提出的能源发展新方略。能源的绿色低碳转型已经成为当前全球新一轮产业和科技革命最主要的驱动力之一,我国在推进能源革命领域迈出的每一步聚焦 我国新能源发展十年回望和战略展望,都关系到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持续推进,关系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顺利实现。

  十年来我国能源低碳转型迈出坚实步伐。我国以年均3%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年均6.6%的经济增长,全国单位GDP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累计分别下降了26.4%和34.4%,2021年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占比从2012年的68.5%下降到56.0%,年均下降1.4个百分点,是历史上下降最快的时期。2021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从2012年的9.7%上升至16.6%,非化石能源消费量已经占到全球约1/4,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首次超过煤电,装机容量达到11.2亿千瓦,占发电总装机容量的比重为47%,新能源发电量首次超过1万亿千瓦时。其中,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均超过3亿千瓦,风光发电装机规模比2012年增长了12倍左右,海上风电装机跃居世界第一,可再生能源装机量十年来增长了约3倍,全球装机占比超过了30%。

  十年来我国能源低碳政策体系持续完善。2014年习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上首次提出“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2015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2016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能源局发布了《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战略(2016~2030)》,明确2020年后“新增能源需求主要依靠清洁能源满足”“展望2050年非化石能源占比超过一半”等目标。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2021年“十四五”规划《纲要》和2022年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重申要深入推进能源革命。我国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中更是明确提出“以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为关键”并将“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行动”作为碳达峰十大行动之一,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目标进一步更新为到2025年、2030年和2060年分别达到20%左右、25%左右和80%以上,其中到2030年的目标相比于之前提高了5个百分点。习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提出要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在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中提出要创造条件尽早实现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关于完善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的意见》《“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能源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化提升行动计划》等陆续出台,为能源高质量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更为具体的激励约束政策。

  十年来,我国能源低碳产业投资迅猛增长。根据彭博新能源财经(BNEF)最新的统计数据,2021年全球能源转型投资总额达7550亿美元,其中中国投资额达到2660亿美元,约占全球投资总额的35.2%,约为同期美国水平的2.3倍,十年来占据世界榜首。我国在十年间建立了完备的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清洁能源装备制造产业链,建成了全球最大规模的电动汽车充电和加氢网络。我国目前正在沙漠、戈壁、荒漠规划建设规模为4.5亿千瓦的全球最大的风电光伏基地,同时分布式光伏、海上风电、核电基地规划建设规模也位居世界前列。回望2012年我国光伏企业历经欧美“双反”生死困境,2022年全球光伏企业20强中有17家是中国企业,其中前11名都在我国,为全球市场提供超过70%的光伏组件。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仅为12791辆,而到了2021年该数字已经跃升至352.1万辆,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目前已突破1100万辆,已占全球50%左右,产销量连续7年位居世界第一,核心部件电力电池装机量前十大企业中我国占据了6家。在“双碳”热潮下,光伏、风电、储能、氢能和新能源汽车板块在资本市场持续保持高估值,品牌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都在大幅提升。

  全球气候变化触发新的临界条件屡创高温纪录。受经济刺激影响,2021年全球能源活动二氧化碳排放强势反弹6%左右,是1990年以来的最高增幅,世界气象组织新发布的《2021年气候状况报告》揭示全球平均温度已经比工业化前水平高出约1.11摄氏度,全球气候变化形势更为严峻,温室气体浓度、海平面上升、海洋热和海洋酸化指标再创新高。2022年夏季,高温事件席卷全球,多国报告了超40摄氏度的极端高温。根据世界气象组织信息,2022年7月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三个7月之一,平均温度比1991年至2020年参考期高出近0.4摄氏度。我国从6月13日开始的区域性高温事件综合强度也已突破1961年有完整气象观测能力以来的历史纪录。此次“超强高温”的表象是北半球大气环流和副热带高压的异常,深层次的原因则来自全球气候变化。破纪录的热浪、肆虐的野火和干旱接踵而至,给民众生活、农业生产、工业经济都造成了负面的影响。在过去50年里,有记录的灾难数量增加了5倍,经济损失增加了7倍。洪水、干旱等极端气候事件的发生频率已从上世纪70年代每10年711起增加到21世纪每10年3000多起,强度及严重性都显著增加。根据世界气象组织及主要国家观测预测的结论,未来持续性的高温天气将成“气候新常态”。

  全球能源供应遭遇局部短缺及价格上涨的周期。在多重因素叠加下,过去两年能源价格出现了自1973年石油危机以来的最大涨幅,能源供需矛盾和安全问题更为突出。因为俄乌冲突升级、前期疫情防控、极端高温天气等影响,欧洲能源供应不确定性风险加大,造成油气、电力价格持续上涨和急剧波动,对生产生活造成了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欧盟批准控制能源价格紧急措施,采取限电、限价、征收暴利税等措施,欧盟成员国同意在2022年12月至2023年3月期间主动减少10%的用电量。部分欧洲国家计划重启备用的煤电设施。北美冬季用于供暖、卡车运输以及维持商业和货运运行的燃料也出现了2008年以来的短缺和通胀。而与此同时,埃克森美孚等能源企业则屡屡创造利润新高。我国也在2021年下半年及2022年夏季出现了部分地区用电紧张的情况。2022年9月,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发布了关于维护国际能源安全的声明,提到了对能源资源产供链严重冲击、能源市场剧烈波动、能源价格大幅上涨的关切。尽管此次能源危机并非是资源型短缺造成,而主要是机制性或技术性短缺造成的,但对能源安全和供应保障的关注已经成为主要经济体不得不面对的重要任务。

  新能源产业技术壁垒和贸易保护问题逐渐凸显。欧美近期频繁出台有关中国主导全球能源绿色供应链的风险警示,如《美国确保供应链以实现强韧清洁能源供应转型战略》《巨大的经济竞争:中国与美国》《确保清洁能源技术供应链》《全球电动汽车电池供应链》等,强调80%的太阳能电池板、40%的风力涡轮机、45%的电动汽车、90%的精炼稀土、80%的精炼钴、60%的多晶硅、50%的化学锂的产能目前都集中在中国,未来会对全球新能源安全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类似俄乌冲突对欧洲油气供应安全的影响,呼吁应在政策方面加以关注并采取限制措施,并建议以美国为中心重组全球绿色供应链。美国在2022年8月通过的《通胀削减法案》涉及对中国绿色低碳产业和贸易的诸多限制,特别是对新能源汽车上游关键矿物材料、核心零部件自产率的要求,到2027年和2029年分别要达到80%以上和100%,并且还将出台“敏感外国实体”清单。自欧洲“绿色新政”(Green Deal)颁布以来,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的立法进展颇受国际社会关注。2022年6月,美国提出的《清洁竞争法案》(CAA),以及七国集团(G7)峰会在共同声明中提出要在年底前建立“气候俱乐部”,也试图将碳关税与贸易规则挂钩。欧美涉气候的新法案大量涉及对中国新能源产业的打压,将新能源发展问题政治化,试图摆脱在绿色产业链上对中国的依赖,类似的倾向和趋势要引起充分的警觉。

  党的二十大再次提及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国家“双碳”目标的实施与我国全面建设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征程高度重合,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当前全球愈加复杂的局势下,我国应该以我为主,将国家利益和全人类利益综合纳入考量,提出与我国发展阶段相适应、符合中国特色的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发展战略及实施路径,通过四十年、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实现能源革命和经济“新增长”。

  首先要统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与国内能源供需安全。我国实现“双碳”战略目标大致要经历达峰平台期(2035年前)、深度脱碳期(2035~2050年前)、源汇中和期(2050~2060年前)三个阶段。“双碳”目标下的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是一场“持久战”,而非一场“突击战”,达峰平台期的峰值高低及时间长短、深度脱碳期排放总量的下降速度都要视技术创新的程度而定,仍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在全球新冠疫情持续影响、地缘政治冲突加剧、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等因素的叠加下,“双碳”工作在推进过程中面临着复杂性的挑战,因此我们既要对长期转型有通盘谋划,也要对短期风险有充分的预判和应对的措施,特别是对一些重大问题要在全社会真正形成共识,才能推动“双碳”行稳致远。如此大规模的能源转型既需要战略上高度重视、提前做好布局,也需要考虑短期供需矛盾和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问题。因为长期碳中和愿景,而忽略能源系统转型基础和条件局限,片面夸大当前新能源的潜力、否定传统化石能源的作用是不切实际的。同样,以短期困难来否定长期目标,过度牺牲长期利益来换取短期问题的解决也是有误区的。我国近期碳排放量出现强势反弹的苗头,也应该得到重视。不注重对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科学合理的规划,不仅会造成“碳冲锋”的突兀结果,也会加剧未来经济增长的结构性风险,如同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高投入所带来的问题和后期增长乏力的情况。而且,这类高碳生产设施、基础设施都具有较长的设计寿命,资产规模较大,易造成高碳锁定和“搁置”,并有可能造成巨大的金融风险隐患。

  其次要理性看待煤炭等传统化石能源“退出”问题。政府、市场和公众应该形成对碳中和进程中能源转型的共识,空谈过激的“退煤”目标,而没有妥善的公正转型的机制安排,对新能源革命并非是好事,反而是增加转型的不必要的代价甚至是阻力。对于“双碳”过程中,煤炭问题应该分而治之,散煤利用应该妥善实施“应减尽减”,低效率的工业炉窑用煤应该减量替代,而清洁高效的煤电设施应向基础保障性和系统调节性电源并重转型,并考虑在碳达峰之后逐步采用碳捕集措施。新能源发展还需要进一步提速,但需要考虑源网荷储系统性布局。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光伏、风电、氢能、储能等产业发展对上游原材料需求显著加大,典型电动汽车的矿物需求量是传统汽车的6倍左右,相关产业的快速扩张严重依赖关键外部资源,但我国在稀有金属生产和储备方面存在不足。同时,在“双碳”经济过热预期下,上游大宗原材料产品价格快速上涨将为这些新产业的发展带来新的变数。近期,新冠肺炎疫情、芯片短缺、锂电池价格上涨等因素叠加,对新能源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已经构成较大风险。回归理性的基本面、正视问题、积跬步以至千里才是正道,现阶段尤其要抓好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增加新能源消纳能力,推动传统能源和新能源优化组合。

  最后要务实加强能源技术创新和产业转型的赋能措施。应统筹兼顾经济发展与民生问题,制定“双碳”政策实施的配套政策,最大限度降低落实“双碳”目标给经济社会发展造成的风险挑战,要多做“加法”,更好地发挥新能源、新经济、新业态带来的投资和就业机遇。短期内应高度关注全球新冠疫情、能源价格通胀、地区局势变化等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造成的冲击,以及对我国能源安全可能造成的影响。要重视基础研究和人才教育,并针对当前不同区域能源转型过程中存在的短板和难题,从科技创新、绿色金融、财税价格政策改革等方面形成有效平稳的激励约束政策。持续优化目标责任考核,避免层层分解、层层加码,避免采取短期化、极端性减排措施,进一步提升市场主体对“双碳”政策的接受度和支持度,推动形成稳定的政策预期,而非反复“拉锯”,加强政策协同,形成政策合力,实现安全降碳。同时,要积极应对碳贸易壁垒,加强对话沟通,化解矛盾冲突,并采取有效措施,尽早筹备,形成碳排放相关的国际标准、评级的话语权。作为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中国已庄严承诺不再新建境外煤电项目,未来在国际能源合作中应加强新型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赋能发展中国家能源绿色低碳发展。

  到本世纪中叶,我国将有望建成全球最大的低碳、零碳和负碳的能源技术创新中心,但碳中和与新能源革命并非是“免费的午餐”,需要承受转型的“阵痛”和持续创造性的探索。有全体人民的智慧和努力,相信我国能在全面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和较高的发展水平上最终实现温室气体源的人为排放与汇的清除之间的平衡,为全球共同走向绿色繁荣、永续发展和生态文明新时代作出中国贡献。

  本文刊载于《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22年第10期,作者系国家气候战略中心战略规划部主任柴麒敏。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为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提高党员干部职工的拒腐防变能力向全员拓展延伸,深化公司新能源工程建设人员树牢廉洁从业意识,激发员工政治自觉、思想行动自觉,增强廉洁自律意识,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建设员工,1月23日,华润新能源(池州)有限公司贵池分布式光伏项目召开2024年度首次参建单位

  北极星电力软件网获悉,1月23日,国务院发布《四川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批复原文如下:国务院关于《四川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国函〔2024〕9号四川省人民政府、自然资源部:你们关于报请批准《四川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的请示收悉。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2024年1月25日,国家能源局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23年我国新型储能发展情况、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建设情况、国际清洁能源日设立背景及我国对全球清洁能源发展贡献,并回答记者提问。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副司长边广琦对国家能源局下一步还将采取哪些措施,持续推动新型储能高质量

  北极星电力软件网获悉,1月23日,国务院发布《云南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其中提到,到2035年,云南省耕地保有量不低于7857.00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5709.00万亩;生态保护红线万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扩展倍数控制在基于2020年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的1.

  1月12日,山西能源监管办会同山西省能源局召开2024年新能源电力建设项目集中安全交底会议。会议通报了2023年山西能源监管办、山西省能源局安全监管发现的典型问题。可再生能源发电工程质量监督站、山西电力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相关负责同志和有关新能源管理公司主要负责人进行了交流发言。各市、县能源

  1月25日,国家能源局举行新闻发布会,市场监管司副司长介绍了2023年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建设情况。表示,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重要决策部署,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的指导意见》,一年来,我们积极推进全国统一电力市场

  1月24日,东风汽车发布股价异动公告,公司股票于2024年1月22日、1月23日、1月24日连续三个交易日收盘价格涨幅偏离值累计超过20%,属于股票异常波动的情况。东风岚图为本公司控股股东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控股子公司,东风岚图与华为的战略合作未涉及本公司。截至本公告披露日,公司不存在应披露

  中国一汽电子招标采购交易平台发布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新能源动力总成工厂新能源电池电驱基地VOCs废气治理设施采购标结果公告,吉林洁欣环保有限公司中标,中标价119.8万元。本项目采购内容包含活性炭吸附脱附设备、催化燃烧CO设备等。长春一汽国际招标有限公司受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委托,

  LG新能源公司1月25日表示,将向美国初创公司SionPower进行股权投资,以开发下一代电池。这笔投资将用于开发锂金属电池的技术合作,这种电池使用锂金属阳极而不是石墨或硅阳极,与现有的锂离子电池相比,可以实现更高的能源效率。LG新能源没有透露这笔投资的具体金额和其他细节。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月25日,上汽通用五菱正式发布专为新能源商用车研发的电池——五菱红1号电池。据介绍,五菱红1号电池是同级首个采用液冷技术的商用车电池。该电池采用MUST超轻薄结构技术,厚度仅为148mm,是业内最薄的商用车电池。目前五菱红1号电池已正式量产下线,并将在五菱即将新推出的新能源

  1月24日,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布2023年全省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情况及2024年主要工作计划。在2024年主要工作计划中提出,推动新能源、生物医药、安全应急、集成电路、精密仪器设备、前沿新材料、智能机器人等新兴产业成规模、上层次,迅速释放新动能。重点抓新型储能产业大布局,围绕头部企业、产业链

  新年伊始,首都能源国企“主力军”迎来一件大事。1月17日上午,京能集团二届二次职工代表大会暨2024年工作会正式召开。大会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习对北京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十三届四次全会精神,全面

  当前国际地缘政治博弈愈加激烈,但应对气候变化、加快能源转型仍是全球公共议题中一项国际基本共识。在11月中美联合发表的关于加强合作应对气候危机的阳光之乡声明中,两国表示支持G20峰会领导人宣言中关于“努力争取到2030年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增至三倍”的目标。这意味着全球三分之二的人口、85%的全

  日前,全国能源工作会议、能源监管工作会议相继召开,系统总结工作成绩,深入分析当前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统筹部署重点任务。为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扎实做好“十四五”关键期电力发展各项工作,电力司深入总结2023年电力发展成效,主动谋划2024年电力发展思路,坚持以电力高水平供给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

  日前,从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获悉,陕煤信电公司成功取得200MW风电项目建设指标。项目位于河南省信阳市平桥区明港镇、长台关乡、查山乡、平昌关镇,总投资约14亿元,规划总装机容量200MW,拟安装40台单机容量为5MW的风力发电机组,新建一座220kV升压站,配套建设80MW/160MWh电化学储能设施。项目建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月19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会上指出,山东省新能源提速发展:把能源转型作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抓手,加快推进“五大清洁能源基地”建设,建成投运首批国家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和渤中B2、半岛南U1一期等海上风电项目,1000万千瓦项目纳入国家第三批大型风光基地

  1月16日,四川全省能源工作会议在成都召开。会议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习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国能源工作会议精神,贯彻落实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全省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部署,全面总结2023年能源工作,深入分

  目前,煤电与新能源耦合发展是能源转型时期面临的重要命题。工业园区是我国工业生产的重要载体,也是能源转型的先行先试区域。利用煤电与新能源耦合,发展绿色低碳园区,对于推动能源转型和产业绿色化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国主要煤电企业积极发展新能源,并在园区探索开展综合能源服务,取得一定进展

  1月11日至12日,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一届二次职工代表大会暨2024年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要求,牢牢把握新时代新征程国资央企新使命新定位,总结2023年工作,部署2024年任

  保加利亚官方目标到2038年完成燃煤发电厂淘汰。但保加利亚环境和水利部长朱利安·波波夫日前表示,市场力量迫使正在保加利亚的燃煤发电厂提前到2030年全部关闭。朱利安·波波夫表示,“我们不会通过行政命令关闭煤电厂,市场会关闭它们,现在正在关闭它们。”波波夫补充说,保加利亚大多数运营煤电厂的

  能耗双控是指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控制。碳排放双控是指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和强度控制。现阶段中国碳排放主要控制对象是二氧化碳,且只考核碳排放强度,未纳入碳排放总量。能耗双控与碳排放双控都是国家通过宏观调控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相关制度的优化完善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

  1月18日上午,全省能源工作会议在西安召开。会议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按照全国能源工作会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省“两会”、全省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部署,总结2022年能源发展改革工作,安排2023年重点任务。省

  1月25日,国家能源局举行新闻发布会,国际合作司副司长潘慧敏表示,中国在全球清洁能源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根据最新数据,2023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5.1亿千瓦,其中中国的贡献超过了50%。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清洁能源发展的不可或缺的力量。投资方面,中国企业海外清洁能源投资遍布主要国家

  1月25日,国家能源局举行新闻发布会,国际合作司副司长潘慧敏介绍了国际清洁能源日设立背景及我国对全球清洁能源发展贡献。潘慧敏表示,2023年8月,联合国大会决议,将国际可再生能源署的成立日,也就是每年的1月26日设为“国际清洁能源日”,明天,我们即将迎来第一个“国际清洁能源日”。这展示了国

  当前国际地缘政治博弈愈加激烈,但应对气候变化、加快能源转型仍是全球公共议题中一项国际基本共识。在11月中美联合发表的关于加强合作应对气候危机的阳光之乡声明中,两国表示支持G20峰会领导人宣言中关于“努力争取到2030年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增至三倍”的目标。这意味着全球三分之二的人口、85%的全

  2023年河南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近100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1%,约占全社会用电量的四分之一本报讯1月22日从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获悉,截至2023年年底,河南省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超过6700万千瓦;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近100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1%,约占全社会用电量的四分之一。近年来,河南统筹能源安全供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江苏省现开展江苏省“十四五”期间可再生能源发展试点示范项目申报工作。示范内容包括新能源加储能构网型技术示范。附件2《江苏省可再生能源试点示范项目技术要求》中明确相关提出:主要支持构网型风电、构网型光伏发电、构网型储能等构网型新能源技术研发与工程示范,旨在提高新能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1月22日,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浦东新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3-2027年)》的通知。其中提出,在贸易结算、电商支付、碳交易、绿色电力交易等领域试点使用数字人民币,规范拓展数字人民币在财政资金使用中的应用场景。在特定区域开展增量配电试点和分布式可再生

  在特定区域开展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就近消纳!中办国办印发《浦东新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3—2027年)》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月22日,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浦东新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3-2027年)》(以下简称《方案》)的通知。《方案》指出,在贸易结算、电商支付、碳交易、绿色电力交易等领域试点使用数字人民币,规范拓展数字人民币在财政资金使用中的应用场景。支持总部机构发展

  记者日前获悉,国家统计局和国家能源局相继发布2023年能源生产情况和全社会用电量等数据。总体来说,2023年,能源领域统筹推进能源安全保障和绿色低碳转型,充分发挥煤炭主体能源作用,多措并举增加油气供给,强化电力安全保障,能源供应总体稳定。2023年,全社会用电量9224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7%,

  据新华社消息,截至2023年年底,河南省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突破6700万千瓦,煤电装机占比降至50%以下,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首次超越煤电。据统计,河南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由2019年年底的2256万千瓦增长至2023年年底的6776万千瓦(其中风电占比32.1%,光伏占比55.1%,水电占比7.9%,其他可再生能源占比4.9